(一)、城镇体系规划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六安市行政辖区,即五县、两区以及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2、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近期(2005年)达26%,城镇人口150万;中期(2010年)达35%,城镇人口192万;远期(2020年)达50%,城镇人口305万。3、人口控制规模 由于六安是劳务输出大市,按照异地城镇化,综合增长法,趋势外推法预测,六安市域的常住人口为:近期(2005年)580万人;中期(2010年)590万人;远期(2020年)660万人。4、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规划形成“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等级体系。城镇的规模结构规划分为50万人以上、20-50万人、10-20万人、5-10万人、2-5万人和2万人以下6个层次。重点城镇人口规模:六安城市60万人;舒城县城20万人;寿县县城25万人;霍邱县城25万人;霍山县城15万人;金寨县城15万人;叶集镇15万人。
5、城镇空间结构 城镇空间结构规划重点解决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以及区内空间点轴系统组织。规划城市点轴系统的组织为:一个主要集聚区(中心城市集聚区),五个次要集聚区(寿春-正阳集聚区、梅山-叶集-姚李集聚区、舒城-龙河-杭埠集聚区、霍山-佛子岭-与儿街集聚区、霍邱-马店集聚区),以中心集聚区为核心,以312国道,宁西高速公路,宁西铁路为横轴,203省道和南部的105国道为纵轴构建十字形主轴线,并通过环状联络线加强外围集聚区和主要城镇的联系。实现城乡协调有序发展。
6、城镇体系发展模式 本次规划综合集中的点轴式和分散的均衡式发展两种模式的特点,针对六安市城镇发展的早期向心集聚的现状特征,采取兼有集中和分散特征的多中心集聚发展模式,把集聚区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增长中心。
(二)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1、规划区范围 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市街道、中市街道、三里桥街道、鼓楼街道、南市街道、西市街道、北市街道、小华山街道等8个城区街道,平桥乡、九里沟乡、望城岗乡、三十铺镇、城北乡、城南镇、苏埠镇等7个乡镇和横排头风景区,总面积约为560km2。
2、城市性质 六安市域政治、经济、文教中心;皖西地区的商贸流通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远期成为安徽省的加工工业基地之一。
3、城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32万人,中期(2010年)城市人口40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60万人;用地规模:近期(2005)年30km2,中期(2010年)40km2,远期(2020年)60 km2。
4、发展方向 (1)依托宁西铁路和312国道的便利交通运输条件,城市向西南和南部方向发展,在规划中期形成功能完善的城市组团;(2)规划远期依托合武高速公路,城市向北越过淠河总干渠发展相对独立的综合产业区;(3)以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完成城市东部的开发,在规划中期形成以工业为主要发展内涵的功能区。
5、城市布局结构 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将规划建成区相对划分为城中区、城东区和城西南区、辅以周边独立功能区,各分区的功能与空间结构相对独立完整、各有侧重。
城中区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要功能,对北部原有的工业用地进行功能置换;城东区以省级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形成以产业为主,居住、商业、文化设施为辅的城东组团;城西南区以居住为主体,结合宁西铁路站场,布置工业、贸易和仓储用地。
6、主要用地布局
行政办公设施 市级行政中心迁至梅山南路以东,佛子岭路以北;金安区行政中心选址在安丰路以西、皖西路以南地块;裕安区行政中心建在磨子潭路以西、龙河西路以北地块。
商业设施 市级商业中心以现有商业中心为基础,适当集中并扩大规模,形成更为完善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城东和城西分别布置次级商业服务中心,服务于相应的城市分区,逐步建立起分级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
文化设施 以市博物馆、金安区图书馆为基础,建立市级文化中心。规划建设皋陶文化园,兴建古代司法博物馆、城市历史博物馆等特色文化设施。
教育科研设施 加快皖西学院的新区建设,扩大本地的高等教育规模;增加科研投资,建立科研中心。
体育设施 在佛子岭路以北、市政府新址东侧新建市级体育中心;同时在居住区的开发中配套建设体育设施,为居民提供多种体育活动场所。
医疗卫生设施 全市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按照“市级医院-地段医院-门诊所”分级设置,对部分功能重复的医疗卫生机构加以整合,发挥规模效应。
7、道路交通系统 建立以主次干道为骨架,支路健全的城市道路网络。整个城市的路网形成"六纵三横,双环结合"的主干道格局,("六纵"指:金寨路、磨子潭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梅山北路-梅山南路、淠望北路-淠望南路、经三北路-经三南路;"三横"指:寿春路、皋城西路-皋城中路-皋城东路、大别山路-皖西西路-皖西东路;"双环"指:安丰北路-安丰南路-佛子岭路-佛子岭西路;长安北路-长安南路)。
8、城市绿化系统 本次规划以提高居民居住环境和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城市为目标,进行绿化系统规划。结合六安城市的自然环境特色,沿淠河干渠和淠河总干渠组织绿色生态“长廊”,有效连接点状的主要城市公园。在主要过境道路和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布置50米的防护绿带。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园林城市特色的公共绿地系统,与城区外围的生态绿地、防护绿地等一起构成城市多样化的绿色地带,确保建成区的环境质量,建成日常的城市休闲空间和舒适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有市级公园7个,区级公园8个。
9、环境保护 实现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水平保持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源以及保护区范围保持II类水标准,争取达到优于II类水标准,其它水域符合III类水的标准。严格控制城市声环境质量,城市中心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5分贝。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10、市政设施规划
供水规划 至2005年,日供水量达到16万吨;至2020年,城市总供水量达到38万吨。
水源为淠河总干渠。取水点为淠河总干渠铁路线以南河段。
排水规划 除了在老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以外,在其他新开发城区都采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城市污水 处理能力达29万吨/d。
电力规划 新建110KV市中心变电所(2×40MVA);根据负荷增长需要,扩建110KV城北变(1×40MVA)的2#主变。
电信规划 近期电话需求量10万门,远期22万门;近期完善通信网络的支撑网络,远期着力于通信技术的更新发展,建设智能化、综合化、个人化、移动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结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开发因特网和ATM网业务。
燃气规划 城市燃气气源以液化天然气(LNG)为主导,输配网采取一级与二级管网系统并存的混合管网系统。城市管道燃气的规划普及率,近期为60%,远期达到95%。
防洪规划 加强淠河的堤坝建设,城区段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新建城北封闭堤,建设城西南防洪延长段:平桥段防洪墙,形成独立的城市防洪圈堤。
环卫规划 城区东南郊区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北郊区建设工业垃圾填埋场,使用期限为20年。
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在统一收集处理的基础上加强回收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有害和危险固体废物由环卫部门专门进行密闭收集并焚毁。
公厕、环卫车辆停车场、废物箱等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设置。
11、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城市近期人口为32万人,建设用地30KM2,人均建设用地93.77M2。近期集中建设开发南部、东部开发区以及西南城区。以市政公用设施为先导,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自我凝聚,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城市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南部城区 重点建设市级行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和宁西铁路六安站的站前综合服务区。
西南部 重点建设裕安区级行政机构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推动城市向西南方向发展。
东部 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为主,进一步完善开发,促进招商引资。启动皋陶文化园一期建设项目,带动旅游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
老城区 进一步推进城市旧城区改造,优化存量土地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