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做支撑
上升到国家战略级别高度,“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口号早已在多年浸润中深入民心。然而,当人才受重视程度和GDP指数两条红线呈正比不断跃升时,大多数人选择了把惊羡目光投注到北上广的CBD、经贸区,而对西部人才稀缺的状况知之甚少。
据统计,西部地区地域面积占全国2/3,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流出量是流入量的2倍以上。不容忽视,人才流失率高、人才引进难这两大问题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普遍桎梏。西部大开发的呼吁如何对抗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掘金梦”?西部人才聚集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看到差距,也应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身到条件相对艰苦的西部,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潜心做事,也带动更多人才投身西部。已驻扎重庆8个年头,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赵会感慨:“西部发展的势头很迅猛,未来需要更多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来重庆:淡名利重人生价值
出国求学、就地工作、毅然归国——不少旅居海外的精英人才经历过这三次抉择。大学毕业后,赵会来到沈阳铸造研究所攻读硕士。接下来是边工作边学习波澜不惊的5年,从事的工作也和汽车丝毫不沾边。直到1990年,赵会通过英语考试拿到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而给他offer的大学刚好在世界闻名的汽车城——底特律。于是,在命运的安排之下,赵会与汽车开始有了交集。博士毕业后,赵会在福特产品研发中心工作,12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成为汽车碰撞安全领域的翘楚。2006年回国之后,赵会加盟长安,开始负责长安汽车集团碰撞安全设计与试验,使长安汽车碰撞安全水平达到国内自主品牌领先水平。
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赵会坦言,故土情结和文化认同感是驱使自己回国安定的首要因素。“年轻时选择出国,汲汲追求的是跟物质挂钩的‘美国梦’。然而,当经济能力能够满足物质需求后,内心的迷茫感会越来越强烈。”
在金发碧眼的世界里还能做什么?以后的人生路还会有哪些未知风景?赵会对即将面临的“事业天花板”做出冷静分析后,毅然决定回国投身汽车安全设计领域。
久违了近20年,赵会由衷感叹道:中国经济建设的黄金时代已然开启。凡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是高楼大厦、车流如织,蓬勃向上的发展气息扑面而来。当大批海龟为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发展“锦上添花”时,赵会却选择了西南部的盆地重庆。
其实,赵会回国之初,私家车依旧是普通百姓眼里的“座上宾”,沿海发达城市的汽车产业发展势头才起,国产品牌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品牌。而远隔几千里之外的群山之城重庆,汽车产业的落后情况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下,支援西部可以解读为一种情怀。赵会如是解释:“当初选择回国就不是为了享受,按道理洋车洋房的物质吸引力似乎更大。我要去就去能实现更大人生价值的地方,这样心里才踏实”。
看长安:借人才赢品牌先锋
人才能为西部发展究竟能注入多大能量?赵会所在的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长安汽车”)的发展轨迹由此可见一斑。短短8年时间,长安汽车的轿车产品从只有1个A级轿车奔奔,发展到目前A级(悦翔、逸动系列等)、B级(睿骋)、SUV(CS35\CS75)等各系列具有产品力的轿车。长安汽车在2013年度获得自主品牌销量第一名,且连续3届(2009、2011、2013年)获得国家评定的中国汽车研发能力第一名的成绩。
当初众多国内一流汽车品牌抛出了橄榄枝,赵会选择长安汽车的原因偏重于“才能施展的空间”。赵会坦言:“当时虽为央企,但长安汽车在合资品牌合作效果上并不是很突出,因此对于自主研发的渴望和需求十分强烈,对人才技术创新方面显得极为重视、诚意很足”。此外,他表示“领导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也给了自己一颗定心丸,对于海外人才来说包容开放的环境很重要”。
实践证明,赵会的选择“没有错”。在长安汽车汽车碰撞安全领域负责任的位置上一呆就是8年,赵会认为“既充实,又开心”。他总结道:“这些年来,长安汽车的汽车碰撞安全系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受到同行及行业关注的发展阶段,说明我们团队是具备竞争力的”。的确,长安汽车的碰撞安全水平从原来的只能达到法规,到目前获得C-NCAP(中国汽车新车评价规程)五星安全的水平,其中逸动、睿骋更是连续2年获得中国汽车安全星盾奖——年度安全车型奖。
见证了长安汽车在重庆的发展壮大,赵会认为“公司在抓好人才环节上花了大气力”。首先,从领导决策层来看,公司上下一致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认同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其次,从引才角度来看,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海外宣传招聘,并利用已引进来的人才现身说法。迄今为止已有30多名海外专家通过这种方式引入;第三,从留住人才方面来看,公司会根据人才的个人专长制定工作任务、搭建相应平台,并在生活上将关怀落实到细节。
长安汽车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根本,通过多种渠道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管理体系,不断探索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方式,先后引进7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人,重庆市“两江学者”2人,重庆市“百人计划”2人,“三峡友谊奖”3人,“兵装特聘专家”7人。未来也将立足自主研发领域,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公司的战略布署、发展方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力量。
寄西部:谋发展靠人才驱动
扎根重庆8年,赵会认为西南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很快——“西南以重庆为中心,汽车市场开发前景广阔。”他分析,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主机厂、零部件生产商在重庆新设立了研发基地。因汽车产业的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涉及面广,对于技术、管理、市场等多方位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
为发展铺路,重庆市政府也在人才引进上不敢耽误。赵会介绍,“以‘千人计划’为例,重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激励配套政策。此外,还定期组织市组织部、社会劳动保障和人力资源部等多个部门与‘千人计划’专家座谈,并将专家纳入市人才库,对科技项目、人才评比进行把关”。
政府“求贤若渴”可以解读为西部人才引进在后天上努力追赶。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先天地理环境等先天不足是西部人才稀缺的最大桎梏。赵会坦言,“西部地区以山区地形为主,交通便利度还不如北上广等沿海大城市;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也让不少精英人才望而却步”。他举例,西部地区修一公里的铁路造价比平原地区大约多出5—10倍。
发展区位条件先天不足是劣势,西部地区如何实现后天赶超则显得尤为重要。某种意义上,这直接关乎着人才引进的吸引指数。赵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建立一个包含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环境综合体,让人才过来后无后顾之忧;此外,还要继续加大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包括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政府的人才激励政策等”。
此时,西部开发箭在弦上,而人才是箭头,正在积蓄冲破阻碍的力量。(文/王锋琪)